從小我就覺得我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我印象中似乎沒有父愛母愛這種感覺,唯一一次我記到現在的母愛就是冬天搭乘別人家的車坐在后面,漏天的那種我媽媽心疼的把我摟在懷里的感覺。我記得那時候我的感覺就是原來我媽媽也是心疼我的…我媽媽舍不得讓我做一些累的家務,也會心疼我在外面是不是吃飽穿暖,心疼我賺錢不容易,但是這種心疼我感受的次數我自己都能數過來。對于我爸,他支持我上學,支持我學習樂器,學習書法……這種操作應該也算是父愛吧。
有趣的是,這些事情都是有時限的,也許覺得把我養到了18歲就不需要再為我付出,需要我去回報了吧。所以從我上大學那一刻起,我能感受到的關心就越來越少……
我記得我上大二那年,我生活費不夠了,我給家里打電話說再給我轉一點吧,我沒錢了……我媽說我跟你爸說讓他給你轉,我說好的。結果我等來了我媽的電話,電話里說的是:“你爸說了不給你轉了,你花的太多了。”我說好的,我不要了,然后我哭了~我記得那次我哭了好久,一個人在遙遠的地方念大學,我知道那一刻我是無助的,但同時我也知道了家人是靠不住的。我找室友借了幾百塊錢的生活費,然后那個寒假我就沒有回家…我打電話告訴我媽的時候我媽哭了,我說沒事,我找了兼職就不回去了,等年三十我盡量回去……也許這個消息我媽告訴課我爸,我爸給我轉了錢,我沒動……
我在外面刷了20天的盤子,然后掙了1000塊錢,我就回家過年了。我把我爸給我的錢給了他,我怕他傷心我就告訴他說這是我第一次賺錢給你和我媽買點東西吧。從那以后除了讓家里幫我交學費,我從沒有主動再要過家里一分錢。當然我爸還是按時給我生活費,也就是從大二下學期開始我就開始上班了。
我找了一份本專業的銷售崗,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技術崗不要我,所以我就開始了兼職上班,大二的課喜歡的我就請假上課,不喜歡的我就上班,這樣隨意的工作因為沒有底薪只有提成,幸運的是我簽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單子,老板給了我不少提成,然后慢慢的我做的越來越好到了大三我就開始有底薪了,但是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了,就跳槽去了另一家我心心念念的公司,那個公司不大,但是在業內水平不錯,我可能比較適合紙上談兵,那個老板讓我進了研發部,在那兒呆了快畢業我做到了管理崗,我覺得沒有挑戰了就離職了,大學畢業我正式進入了我最后就職的公司~
在公司里,因為我的性格使我經歷了好多至少從現在角度看是極其不成熟表現的事情,但是很慶幸我那時候的伯樂肯給我機會,讓我一直成長~因為他知道,我的出發角度是站在公司角度考慮的。但其實現在想想其實我的同事也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