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羨青山有思,白鶴忘機。悵年華、不禁搔首,又天涯、彈淚送春歸。
千載鶴棲萬歲松,霜翎一點碧枝中。在老張頭家中臥室的墻上掛著這么一張松鶴延年圖,只見圖中兩只仙鶴互相依偎站在崖壁之上,其中一雄健的丹頂鶴一爪舉前,一爪著地,悠閑自在,旁邊蒼松參天,遍地黃花,給人一種福壽康寧的滿足感。相傳是老張頭的曾祖父當年做官的時候得來的,當時的張豐年時任浙江總督之職,雖是大官又在富庶的地方做官,但是一直是清正廉明的好官深受百姓的愛戴。在一次為一位老人平冤昭雪之后老人感激張大人的恩德知他喜歡收藏字畫因此專程送來了這幅家中珍藏的古畫,起先張豐年堅辭不受,但架不住老人的再三相送,張大人于是又籌集了一些銀兩算是買下了老人的這幅畫,此后越看越喜歡一直珍藏,年老后告老還鄉(xiāng)身無旁物也只是帶回了一些字畫,其中就有這幅松鶴延年圖,并且叮囑后人此圖萬不可賣,留作傳家之寶。
按理說這樣珍貴的畫作應(yīng)該好好珍藏,只因前幾日老張頭查看此畫發(fā)現(xiàn)盛放此畫的盒子被蟲鼠咬了小洞導(dǎo)致此畫有些受潮于是拿出晾曬,又怕置于室外風(fēng)吹日曬造成殘損,于是只掛在臥房之內(nèi)。老張頭今年四十有九,只因祖父和父親均為做官所以到了他這一代家中以務(wù)農(nóng)為生,先祖曾遷居洛陽,到他曾祖父時又回到了故土太原市忻州市定襄縣張家村,三間土屋幾畝薄田便是全部家當,妻子李氏為他生下了一兒一女,女兒前些年已經(jīng)出閣,小兒子今年二十有一去年年底剛剛?cè)⒂H,現(xiàn)其妻子孫氏是隔壁豆腐坊的女兒,從小與老張頭的兒子張生青梅竹馬,于是到了年齡便也挑了日子完婚了,小兩口恩恩愛愛如膠似漆,現(xiàn)在妻子懷胎十月已即將臨盆。
這一晚秋高氣爽月上中天,天氣略有涼意,老張頭正在睡夢之中卻隱約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還以為是兒媳要生產(chǎn)抓緊起床查看,結(jié)果卻無任何動靜,連續(xù)幾次都是如此。到的第二日天剛微明,突然傳來一聲嬰兒響亮的啼哭,原來是老張頭的兒媳生下了一名男嬰,與此同此只聽得周圍的樹上到處都是鳥兒的鳴叫之聲傳出很遠,嘰嘰喳喳吵鬧了好久才散去。一家人感到很是疑惑,卻也認為這是吉利的征兆,于是給孩子起名張鳴遠,小名喧兒。原來昨晚的說話聲卻是從墻上的畫中而來,畫中的仙鶴有兩只,是一對夫妻,許是經(jīng)年日久吸收了人氣的精華竟而有了靈氣,而公鶴卻想去人世間游歷一番,也為報答張家多年來對夫妻倆的照顧,想讓張家重現(xiàn)昔日的繁華。于是經(jīng)過一番思慮和母鶴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然母鶴只想安穩(wěn)的藏身于畫中于是夫妻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這也是百年來的第一次,正是昨晚老張頭聽得的話語之聲。母鶴終于沒能勸的公鶴回心轉(zhuǎn)意,就在孫氏即將分娩之際一躍而從畫中飛出投身而去。最后卻沒來得及聽到妻子一句話“你既已離開,我留下又有何意,我們?nèi)ト碎g相會吧。”
張家得了大胖小子有了傳家之后自然是欣喜異常,于是過了幾便邀親朋好友街坊鄰里一同來喝杯喜酒,眾人都想看看孩子,于是老張頭的妻子李大媽便將孩子抱到房檐下讓眾人觀看,眾人紛紛稱贊孩子長的漂亮可愛迫不急得的都想抱一下,然而這孩兒也是異常乖巧不哭不鬧,瞪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咧著小嘴一直在笑,惹人憐愛的樣子讓人忍不住想親一口。這時有一婦人說道:新出生的孩兒應(yīng)該多曬曬太陽以便消去黃疸,孩子才會健康不易生病,于是李氏便將抱著孩子坐到了葡萄藤架下面的石凳上,沒想到曬了一會太陽之后,孩子的額頭上卻出現(xiàn)的一個圓點一樣的紅色胎記,李氏還以為是被太陽曬傷了便趕緊裹起孩子抱回了房中,兒媳孫氏看到之后也是驚呼一聲,問到:“娘,孩子額上怎么了?”李氏驚慌的說:“不知道是不是在太陽底下灼上了,剛才我也是聽那張老三的媳婦說小孩子要對曬太陽去黃疸的,好媳婦別著急,我去叫劉大夫來給瞧瞧,正好她也來坐席。”這時候屋里圍過來一大群人,大家你一眼我一語的說這說那,都湊上來看孩子額上的紅印,孫氏在床上抱著孩子挺是著急,不斷的向外張望,過了好大一會,之間婆婆拉著一醉醺醺的老頭進入房內(nèi),讓他在椅子上坐下然后又進內(nèi)間抱了孩子過去,大家又紛紛為了過去,只有張生媳婦坐在床上邊凝神聽著邊不斷地向外張望,只見劉大夫只看了一眼便說道:“這不是胎記嘛,有什么大驚小怪,真是婦人家的頭發(fā)長見識短。”李大媽聽后趕緊說道:“哎呀劉大夫,我老婦活了四十多年哪能沒見過胎記,只是胎記都是胎里帶來的,哪能后天再長,您再給仔細瞧瞧,別耽誤了我孫兒,萬一有什么差錯,我可叫你好看。”劉大夫一聽可不樂意了,雖然他素知老張頭的媳婦是個硬茬,但還沒人敢懷疑過他的醫(yī)術(shù),但還是耐著性子又看了看,那手指蹭了蹭,剛出生的孩子脈搏微弱摸不出,但通過察言觀色知道孩子不會有事,于是向李大媽擔保孩子不會有事,否則拿他試問,李大媽聽了之后也放下了心,從此之后這胎記便再也未消。